如果我们直接去看诗人的作品,那么《伊利亚特》讲了什么内容呢?它的主题围绕着希腊军队围攻特洛伊城的最后一场战役。虽然战斗只持续了几天,但是诗中快速地回顾了之前九年的战争以及战争的起因,其中涉及很多希腊神话。开篇第一段讲希腊联军中最强的战士阿喀琉斯的怒火。他在生军队统帅阿伽门农的气,因为对方逼他交出一个作为战利品落在他手中的女孩。于是他退出战斗,在自己的营帐内生闷气。希腊军队因此在战斗中落了下风。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了。于是阿喀琉斯在另一种怒火的推动下,返回战场为好友复仇,杀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。
这当然仅仅是整首诗的一部分,而且上面的描述只是简略的概括。不一定非要成为希腊学者,才能感受它的真正魅力,感受那种强健的活力与美感(它就像自己描述的那些神话级英雄一样勇猛)。虽然身兼希腊通、优秀诗人和批评家的马修·阿诺德在所有出版的英语版本中都挑出了很多错误,但我们能有英译本可看仍是非常幸运的。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乔治·查普曼的译本是一首每句十四个音节的长诗。他的翻译很自由,加入了一些没有对应原文的词,使整部史诗很活泼、很有诗意。难怪两个世纪后,他的译文激励年轻诗人济慈写下了精彩的十四行诗《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有感》(我们这一章开头的两行诗就出自这首诗)。通过查普曼自己写的序言中的第一句,我们还能感受到他本人的热情:“在现存的所有种类的书籍中,荷马史诗是最早、最好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