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对于奥特曼以后的作品,这一部除了战地狂欢的气氛外,情节推进还是挺清晰的,桥段丰富,节奏紧凑. 不过主角们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,其实基本还是主流的白人男性自由主义精英的价值观的自我暴露. 讽刺天主教信仰,集体主义的军事纪律. 看似有黑人平权的表达,实则是拉拢性质,对亚洲民族的观点则不是未开化的仆人,就是可随便玩弄的妓女,连语言都成了嘲笑的对象,如古罗马殖民者一般在他国的土地上搞橄榄球赛自娱自乐,完全一副拒绝平视非美文化的姿态. 最过分的是浓重的男权心理,女性不但要在外貌上取悦男性,还要能牺牲身体服侍男性才能被得到尊重(顺便取笑了一下同性恋者心智不健全,需要被开导回归正轨),而像护士长这个依靠自己努力获得高军衔地位的新女性,则不断被作弄孤立侮辱,直到重新回到身心都从属于男性的弱者地位时,才被导演罢休. 形式就是內容,故事如何起步不重要,結構衍生新意義,在火車上發生又好,還是剪接台後來發想的構思,重點還是安坐在電影院的觀眾在閱讀/觀看時得到快感. 格里葉很矛盾,時時刻刻要觀眾腦袋彈出彈入,看似隨性輕浮,作為創作者又要敘事又要評論,他是遊戲的主持人,定下規定,觀眾要麼抗拒,要麼一同參與,激發我們想像力,是每一個場景,動作,故事情節都可以沒有任何意義,結構都是外露可視. 又或者,電影就是「遊戲」,無論嚴肅的藝術電影,前衛沒有敘事,還是爆米花式娛樂電影,觀眾必需參與,也掌握著最大的詮釋權,從來沒有正確的答案,結局由玩遊戲的人來創造,正如格里葉所說「畫面只會是畫面,就像一種不可磨滅的天性,除了觀眾(遊戲者)所選取的,令人放心的秩序,令人絕望的秩序,是觀眾把它創造出來」銀幕就是世界,煩雜多亂,等我們來創造.